标题
更多

绿色养殖 我善治渔

首页 >> 养殖知识 >>鱼病分析 >> 【我善治渔】水产养殖孢子虫的处理建议
详细内容

【我善治渔】水产养殖孢子虫的处理建议

一,病原及生活史

病原为寄生在鱼体内或者体表的粘孢子虫,分类学上属于黏体门,黏孢子虫纲,已经报道的能够致病的有近千余种,常见危害较大的种类有异形碘泡虫病,圆形碘孢子虫,饼形碘孢子虫,野鲤碘孢子虫,鲫碘孢子虫等。

粘孢子虫的每个孢子有1-7块,(多为20块),几丁质壳片,两壳连接处叫缝线,缝线由于粗厚或突起呈脊状,称缝脊。每个孢子内1-7个(典型种类为2个)呈球形、梨形或瓶形的极囊,极囊内有一根呈螺丝状盘曲的极丝。孢子内除极囊外充满胞质,胞质中有二个胚核,有的种类还有一个嗜碘泡。

有些种类能够导致寄生鱼类出现继发感染,进而引发大量的死亡。有些种类虽不直接诱发鱼类死亡,但是由于孢子虫的寄生,导致鱼类商品价值大打折扣,给养殖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致病的寄生黏孢子虫的发育过程大致为:鱼类黏孢子虫的发育要经过放射孢子虫、营养体和成熟孢子(包囊)阶段。孢子从患病鱼体的胞囊释放到水体后被中间宿主(一般为水生寡毛类)吞食,孢子在中间宿主体内经无性生殖发育成成千上万的放射孢子虫,放射孢子虫释放到水中,遇到鱼体即行感染,在鱼体内经过分裂、发育变成成熟的孢子和包囊。引起鱼类发病的主要是其在鱼体内形成的包囊。

二,症状及流行情况及诊断。

粘孢子虫可侵袭鱼体内外各种组织和器官,故粘孢子虫病的症状随着虫体寄生的部位不同而症状各异,最明显的症状是在寄生的部位(体表,鳃,肌肉,内脏等部位)出现肉眼可见的白色的胞囊。同时,由于虫体的寄生,导致鱼体的不适,出现各种异常的行为,如急游,打转等。孢子虫寄生在鳃部可导致鳃丝肿胀,粘液增多,鳃丝组织由于受破坏,呼吸功能收影响而出现呼吸困难,在下风处出现非缺氧性集群浮头。寄生在鲫鱼喉部的喉孢子虫可导致鲫鱼咽喉部位的组织增生而出现明显的肿大,病鱼摄食困难。如果鱼的内脏器官有孢子虫的寄生,会出现腹部膨胀等较为明显的症状。病鱼食欲下降,生长缓慢,鱼体消瘦,严重的可出现拒食。虫一旦寄生于鱼体,就会破坏寄生部位的组织器官的机能,往往会引起组织局部发炎充血,造成细菌的继发感染。

流行情况:粘孢子虫能广泛感染淡水和咸淡水养殖鱼类以及鱼苗和鱼种。发病率近年也不断升高,孢子虫的发病时间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每年的4-10月多发。在实际生产中,以鲤鱼,鲫鱼最为易感,对鲤鱼和鲫鱼的养殖危害最大,其他鱼类(如叉尾鮰,黄颡鱼等也时有发生)。孢子虫主要寄生于鱼的鳃、鳞、鳍、头部,喉、肠道、肌肉等部位。根据寄生部位与症状区分,常见的有咽喉碘泡虫、圆形碘孢虫、鳃上碘泡虫、肤孢虫,肠道球孢虫等。

诊断:根据鱼的体表和鳃部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白色的包囊可初步诊断。也可将胞囊压成薄片,用显微镜进行检查。在高倍镜下可看到许多孢子,孢子壳面观为卵圆形、卵形或椭圆形或者瓜子形,方可确诊。

三,防治建议

(一)预防

1,彻底清塘         

鱼苗放养前需对池塘进行彻底清淤,去除表面的淤泥。每亩水面采用150千克的生石灰进行清塘,清塘等措施对黏孢子虫病的防治至关重要,它可以杀灭水体和底泥中的水生寡毛类(水蚯蚓)和放射孢子虫。

2,建议疾病高发期前(5月份前)内服选用以下产品预防。

我善治渔顽蟲净拌料,连续使用3-5天。

3,科学合理地投饵,定期调节和改善水质与底质环境,使用黄芪多糖,维生素C等免疫增强剂拌料投喂,增强鱼的体质,均能有效降低粘孢子虫的发病率。

4,疾病高发的区域或者养殖品种可采取不同品种混养,换品种养殖方式,能够有效减少孢子虫病的发生。在鲫鱼主产区,鲫鱼池塘内混养河蟹,虾等,摄食池塘底部的水丝蚓,通过减少中间宿主的数量,可有效减少孢子虫发生。

(二)治疗

对于成鱼养殖来说,治疗孢子虫是非常困难的,主要是因为孢子虫形成的包囊的几丁质的外壳,一般药物无法渗透到胞囊内部而起作用,多数药物的治疗方案实际上是阻止感染了鱼体的孢子虫向成熟孢子虫的发育,减少或者控制病鱼孢子和胞囊的数量,降低死亡率,并不能彻底杀灭孢子虫和胞囊。因此,孢子虫病需要及早发现,处理,才能有一定的疗效。

建议方案 :使用我善治渔顽蟲净内服+外泼一起使用3-5天。

同时外用蛋氨酸碘,混合兑水全池泼洒,以增加药物的渗透,同时碘也具有杀菌,防止细菌继发感染的作用,用量参考相关产品的说明。


电话直呼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4001185369
暂无内容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seo seo